2025年4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高调宣布启动“解放日关税”计划:对全球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%的基线关税,并针对57个国家实施差异化加征,税率从线性到非线性递增,最高可达惊人的50%。
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,一个名字尤为刺眼——莱索托。这个国土完全被南非环绕、人口仅约200万的小国,被指定为最高关税的代表。其税率从最初的10%一路飙升,直至当前的50%。更令人错愕的是,特朗普在宣布政策时竟公然嘲讽:“没人听说过莱索托”,仿佛这场波及全球的关税风暴不过是一场大权在握者的游戏。
这不禁让人质疑:当一个年出口额仅约20亿人民币(约合2亿美元)的微小经济体也能成为“报复对象”时,所谓的“对等关税”究竟是国家治理的工具,还是赤裸裸的霸权行刑刀?
特朗普政府宣称其“对等关税”基于双边贸易逆差。然而,将莱索托的关税直接设定为50%,显然背离了任何基本的经济逻辑。评论家尖锐指出,莱索托对美国的贸易逆差贡献微乎其微,仅占约0.02%,如此高额的关税毫无正当性可言。
这种政策对于经济多元化的大国而言或许只是阵痛,但对于像莱索托这样深度依赖单一出口市场的小国,则意味着灭顶之灾。
讽刺的是,历史上美国曾通过《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》(AGOA)给予包括莱索托在内的非洲国家关税豁免,以示“帮扶”。如今,这种“帮扶”却沦为“健忘的拍掌者”。
莱索托长期依赖AGOA,其约90%的纺织品出口目的地是美国。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情撕毁了既有的规则框架,使这个制度依附国瞬间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。
雪上加霜的是,美国同时出台了削减USAID(美国国际开发署)资金的措施,导致“贸易”与“援助”双线断裂。这套组合拳,对依附型经济体无异于釜底抽薪,顷刻间便引发系统性崩塌。
莱索托的遭遇生动诠释了霸权政策对一个脆弱国家的毁灭性打击。纺织业是莱索托私营部门最大的就业支柱,雇佣约40,000人,贡献了约10%的GDP。50%的关税如同致命一击,直接导致美国品牌大量取消订单:
自2025年4月以来,多达3万至4万名纺织工人失业。
莱索托政府被迫宣布国家进入为期两年的灾难状态。
青年失业率飙升至历史最高点,食品危机预警接踵而至。
灾难并未止步于纺织厂。央行援助项目(如STEPS)被迫停摆,国际机构援助削减。纺织业的崩溃引发了连锁反应,传统手工业、农业乃至南部非洲区域内部的小额贸易都遭受严重波及。这场“产业梯队断裂”犹如倒下的多米诺骨牌,正将整个国家推向长期衰退的深渊。
莱索托的悲剧暴露了当前全球秩序中深层次的不平等。5月28日,美国法院曾判决认为“解放日关税”超越总统权力,违反法律框架。
然而,现实是特朗普政府依然我行我素,继续深化其单边行动。这清晰地表明,全球经济秩序正严重向大国的国内政治,甚至是个别领导人的意志倾斜。
莱索托的案例凸显了一个残酷的“依附型陷阱”:小国长期依赖单一市场和外部援助,其脆弱的经济结构极易成为大国随意操纵的“杠杆”,最终沦为“被操纵的从属国病”的牺牲品。
为求自救,莱索托政府正努力开拓南非等替代市场,但其能否承接原对美国出口的巨大产值,存在重大不确定性。
放眼全球,莱索托绝非孤例。柬埔寨、老挝、越南等国同样被列入高关税名单(税率46%-49%),洛杉矶等美国港口可能出现的“订单转移”效应,正将更多小国推向危险的边缘。这迫切要求全球建立更具韧性的多边贸易抵御体系,帮助小国摆脱对单一霸权的深度依赖。
特朗普挥舞的“对等主义”大旗,在实践中已然扭曲为随心所欲的“霸权扳手”。莱索托只是一个缩影:它并非因违反规则而受罚,而是随时可能被大国以任何借口“踢出来”示众的对象。
政策制定权绝不能沦为不受约束的“经济军火库”,而应受到法律和制度的有效制约。莱索托的灾难警示世界,未来的全球经济治理必须走向更公平、更合理的制度安排:强化多边机制以矫正失衡的权力,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以增强小国韧性,并以法律为“硬刺”约束单边霸凌行径。
否则,莱索托的今天,很可能就是其他脆弱经济体的明天,下一次动荡的序幕,或许已在不觉中拉开。
正规配资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