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科技圈最近的新鲜事,那必须是英伟达H20芯片和微软Windows系统双双被查出带有后门漏洞的大新闻了。这两日,不管是业界还是外界都在密切关注,讨论得沸沸扬扬。(不清楚的可翻一下作者前面几篇文章)
以后美产的高级芯片还能不能用?之前购入的高级芯片会不会也带有后面漏洞?Windows的后门漏洞有没有攻击过别的地方?美芯和系统还有安全的吗?这种种大雷恰恰验证了任正非“技术自主”+“生态重构”战略的必要性。
任正非的前瞻性洞察
18年的一纸芯片禁令,川普将芯片化为打造技术壁垒的关键利刃,逼得中兴通讯缴纳十多亿美元罚款,华为更是“断臂保车”,放下了“荣耀”板块,不得不将当时作为备用的“海思”芯片提前“转正”。
被全面“制裁”后,华为的技术团队加班加点自研出“鸿蒙”系统(Harmony OS),当时一度被嘲是“换壳安卓”,现在事实证明,鸿蒙并非安卓的替代品。
早在2019年任正非就明确表示:鸿蒙系统是为物联网时代设计的实时操作系统(RTOS),而并非只能用于手机,不管是车联网或是工业自动化等高敏场景都能适用。
安卓替代?不!是物联网安全标杆
华为鸿蒙系统作为面向万物互联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,能够支持多种终端设备运行,实现将人、设备、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,强大的实时操作功能让它的时延控制在5毫秒之内。
作为中国首个实现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,也是继苹果iOS和安卓系统后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,鸿蒙OS标志着中国在操作系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在2025年3月,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期间就表示,鸿蒙有望成为全球前三大电脑操作系统。在对比现在Windows系统频频暴雷的消息来看,这显得耐人寻味了。
这几年来Windows频繁爆出安全漏洞问题与兼容性臃肿问题,Windows生态在近期也被爆出本地提取漏洞,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期间NSA(美国国家安全局)更是演都不演了,直接向黑龙江区域内的多个Windows设备发送加密字节,实施网络攻击。
反观鸿蒙,鸿蒙5的“星盾安全架构”就进行了安全架构革新,不同于传统权限管理模式,鸿蒙5是通过TEE+SE双硬件加密、隐私实时指示灯、文件防截屏等功能,将安全保护聚焦于数据本体,实现了数据不离端的安全闭环。
从“卡脖子”到技术反超,实现芯片自主
任正非早就强调过:用数学补物理,非摩尔补摩尔。芯片方面,尽管在软件和光刻设备上都被“严防死守”,但华为通过Chiplet封装技术突破了制程限制,如昇腾芯片便是采用这个技术,通过拆解核心单元与I/O模块分开制造再封装,实现功能升级。
麒麟9000S采用国产N+2工艺,性能介于台积电的7nm与5nm之间,目前已经实现量产。
华为在2024年的研发投入就占了总营收的20.8%,高达1797亿元人民币,而在基础研究上,年投入高达600亿,约占总研发投入的三分之一。从这就能看出华为一直以来都从未松懈自主研发的步伐。
这也是为什么华为的芯片性能能逼近国际先进水平,英伟达CEO黄仁勋就公开表示过:华为取代英伟达只是时间问题。
结论
H20芯片的安全风险和Windows的后门事件从本质上来说,是一场技术霸权与主权觉醒的碰撞,当性能不再成为“安全”的代名词,这些企业都将步入“信任危机”。
对我国企业而言,这场危机反而加速国产化从“替代”到“引领”的跃迁。
对此大家有何见解,欢迎点赞、留言,一起探讨您的想法。
正规配资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